首页 >教育信息化 >本期目录>正文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式探索

来源: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作者: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发表于:2015.09.03  1604浏览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实现数字化教与学的基础,是整个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在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目前在校生1万余人,教师700余人,是郑州市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之一。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明确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目标是创建一流的数字校园环境,最终实现数字化的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2012年5月作为国家级信息化试点学校,学校成立了信息化试点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化试点的组织、规划、实施及管理工作。现将建设过程及成果简要介绍如下。

一、校园网建设:高标准

建校之初,经过专家的多次论证,学校提出了校园网的高标准建设规划,核心交换机采用了H3C的8505万兆路由交换机,双交换引擎,双业务模块,互为备份,从中心机房到各个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体育馆、图书馆、报告厅等均采用千兆光纤,保证了应用带宽;校园网接入使用了迪普的综合业务网关作为网络安全设备,并加装网康上网行为管理器,接入郑州市教育城域网,建成了一个高带宽、高可靠性、可应对突发事故的安全校园网络。学校于2012年7月更换26台锐捷2952千兆接入交换机,使千兆网络到教师桌面,并在中心机房加装锐捷7800核心交换机。校园网中心拥有20台应用服务器,保证了学校班班通、网上阅卷、办公、资源、图书、实验、一卡通、视频、存储等系统的应用,为数字化校园的网络服务提供了足够的扩展能力;全网目前连接的计算机有1500余台。

2012年暑期学校建成了覆盖办公区的无线网络,并为每位教师分配教育系统统一认证账号,该账号可以实现无线上网、教育博客、微博、教育邮箱等功能。2013年,结合信息化试点工作,学校积极申请,在郑州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的支持下,完成了校园无线全覆盖,并对2栋教学楼31个教学班进行重点覆盖,每个班级支持同时无线上网人数达60人,达到数字化教学的需要。根据需要将为参与实验的学生分配无线账号,以便完成课下网络学习、答题、与教师互动交流等。

二、资源规划及建设:规划详备,方式多样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工作原则是坚持需求驱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共建共享。资源建设机制是吸引各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出版机构、广大数字资源提供商、教师广泛参与和协同建设,采用资源征集、汇聚、共建、捐助等多种建设方式,形成高效、有效的资源建设模式。

围绕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要求,规划涵盖高中9个学科,体现新课程倡导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重点建设覆盖普通高中学科教学与日常学习资源、校园文化资源、专题微课程与豫疆直播课堂。利用我校强大的师资优先建设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艺术等短缺课程教材资源。建设符合学校及学科教学实际,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且与教材单元(章)节匹配同步的完整资源体系,对学科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能够有效支持课堂教学和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学科教学及辅导类资源。

2009年首家完成班班通的安装并投入使用,多年来作为班班通试点示范校,多次承接市级课题,并得到郑州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大力支持。依托郑州市班班通现有教学平台,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资源平台,并为郑州市提供可借鉴、易复制的资源使用模式。平台包括:教材资源,主要为教师日常备授课用课件及教案等;同步导学,让学生的预习更有目的和方向;网上作业,包含教师给学生布置的随堂练习及课下作业,学生登录后能查看并反馈,教师具备作业批改及统计功能;网上答疑,学生不会的问题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解答,而不再局限于学校内;网络直播,通过网络将课堂内容直播出去,课堂内容包括音频、视频以及计算机屏幕内容,接收端通过IE浏览器即可直接收看直播课堂内容;着重建设学校校本资源平台,即基于教师个人应用层面的资源建设,采取激励机制激励教师进行个人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一是丰富资源库的类型,二是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

学校制定了详备的资源收集规划。由各备课组长负责“日常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注重筛选与校对;由学科教研组长负责收集、整理“精品课教学资源”,确保资源的可参考价值;有电教室通过录播教室、豫疆远程直播课堂、优质课评比等收集整理录像课等音视频资料;并且学校成立“数学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领导与工作小组,实施管理与考核,确保资源的“质”与“量”。最后有电教室人员负责将筛选整理后的资源上传共享平台,并做好权限分配及后续的日常使用维护工作。

对资源征集以赛代收,提高教师对资源的整理运用技能。试点期至今,我校共组织了两次大赛,大赛的主旨是资源应用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大赛严格要求原创性并制定各种资源规范。比赛进一步推动了我校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平台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及应用模式,提高了教师资源应用水平,激发了教师的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热情,从效果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师的工作评价相结合,与教师的利益分配相结合,与资源应用的频率相结合,与学生的评价及效果相结合。将教师建设与应用教学资源的情况作为教师工作评价的内容,与工作量和工作绩效挂钩,与教学质量和学生对教师应用的情况评价相衔接。

给予必要资金支持。在优质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学校领导通过资金、物力给予支持:给老师配发电脑,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完善资源建设奖惩。这些都促进了学校师生信息应用技术的提升和师生信息素养、信息意识的养成,提高了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加快了学校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整体推进步伐,从而辐射带动着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让资源平台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资源平台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

教师是平台建设和应用的主体,他们的信息化水平如何,决定着试点工作的成败。因此,我们下大力气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在培训方面,采取了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业务学习。示范课是资源中心精选的由全国各地优秀教师主讲的课堂实况录像,反映了最新的课改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出门就可以观摩到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教学。我们还利用班班通录播教室组织由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的多媒体教学公开课、多媒体教学讲座,让大家互相学习借鉴,同时丰富校本资源库。

四、积极探索资源平台的应用模式

1、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结合我校探究式教学法,以优质资源建设为突破口,由郭勤学校长作为主持人申报的科研课题《优教通资源云平台在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得了中央电教馆课题立项,这是郑州市市直学校中唯一入选的课题。

(1)利用资源平台探究探究性教学导入设计环节。这一环节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全局。教师的导课应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绪,激起探究欲望。比如讲《大气运动》一节时,应用资源平台的资源视频素材《孔明灯》导入,使学生由探究孔明灯原理主动进入自学探究大气热力运动原理;通过《墨西哥湾石油泄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海洋水污染的成因等,让学生通过自学探究挖掘潜能,培养其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同时在自学探究中,把学、思、疑、问、解有机结合,为学生下一步获取新知和能力创造条件。

(2)利用资源平台探究探究式教学解疑导拨,让学生利用资源平台探求问题解决的方案。如果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导或点拨,组织学生再次合作探究。如组织学生对《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时,有学生对台湾富士康公司来郑州投资办厂的原因感到困惑,郑州具有多种吸引富士康公司投资办厂的区位优势比如交通、政策等,究竟哪一种最终决定了投资者区位选择呢?此时教师点拨学生利用资源平台找到关于河南劳动力特点的资料,通过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河南具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才是主导因素。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打破了学生只依靠课本知识和日常经验进行问题探究的方式,从而使学生对课本概念掌握更清晰,更能够发挥自己的思维,得出更为广泛的结论。

(3)利用资源平台进行探究式教学实践。通过在地理课堂上进行探究式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方法。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一步归纳、概括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分析或解决类似相关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问题及解决途径》后,引导学生对郑州市城市交通拥堵及解决措施进行探究,写成调查报告或者论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性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使学生吸收、内化探究式教学的精髓。

(4)利用资源平台探究探究式教学的激励评价机制。通过探究式教学为学生解决地理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激励评价机制可先让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上传到平台个人文件夹,设置为共享,由学生利用资源平台进行自评、互评,然后加以推荐。根据推荐次数多少,由老师再进行评价,优秀的成果可以向省教研室推荐参加学生小论文评选。通过制定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网络评价机制,使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并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逐步形成独立探究能力。

2、基于平台的探究式教学微课

在利用资源平台开展探究式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在课外进行自学,要重视对探究式微课的开发。而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学生的基础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微课程的开发也要有相应的模式,不能够千篇一律,要同中求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在探究式教学微型课程开发过程中,我校采用一个问题或一个专题为一个模块的方式。

学校以地理学科为探索之始,进而推进其他学科,开发出校本化、专业化、系列化、深受师生喜爱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3、豫疆直播项目

 “豫疆两地携手开展优质教学资源进教室项目”是河南省“教育援疆”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在我校的远程直播课堂,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向新疆中小学校,播出优质课程,方便、快捷地将优质教学资源送达到最偏远的农牧区学校。

远程直播课堂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资源”为载体,通过网络直播,覆盖整个新疆地区的教育教学活动,填补了“新疆远程教育网”跨省直播的空白,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受到广大教师的好评。

4、校本课程建设

学校班级层次多:宏志班、平行班、分校班、中外合作办学班,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差距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未来发展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层次多样、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围绕“培养有激情、有理性、全面发展的现代中学生”这一核心,保护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目前学校的校本课程达到了以下目标:

(1)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3)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4)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强健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勤奋刻苦,使学生发挥潜能,实现发展。

校本课程作为校本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规划总体方案获得省级一等奖,其中地理选修课“室外探究活动课”和剪纸选修课研究课题获得市级一等奖。

经过三年的信息化试点工作,学校的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观,教师信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在坚持“整体性、应用性、协调性、前瞻性”的指导思想下,我们健全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各项措施,使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踏上了一条健康、高速的快车道。教育的信息化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