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信息化 >本期目录>正文

公共艺术课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学的经验交流

来源:河南理工大学 作者:王维天 发表于:2016.06.30  940浏览

一、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突出优势

网络学习空间适应了“90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实现了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教学与考试方法。具体如下:

1、共享:实现精品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

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我们可以实现课程教学文件的共享如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计划等,实现课程课件的共享、相关教学资源的共享以及相关链接的共享。

2、变革:改变作业布置与提交方式

从节约资源的角度看,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了对传统纸质作业的重大变革。我们可以通过作业布置的平台,布置网上作业;通过练习与测验平台,发布课后测验;通过课后讨论的平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通过自主学习的平台,设定学生学习的路径。课后自主学习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课后自主学习模块

3、考试:实现课程全过程考核

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我们可以将课程期末考试的单一考核方法转化为“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全过程考核方法。可以建立课程试题库,期末考试采用题库随机抽题,使考试更公平;可以采用作业、课后讨论、课后测验等不同方式的平时测验模式。

4、互动:提高与学生沟通的效率

网络社交平台是目前学生最喜欢的沟通方法。网络学习空间自带聊天室功能、邮件群发功能、通知与公告功能及讨论区功能等,实现了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多元化手段,包括微信、QQ、E-mail、聊天室、课后讨论等,如下图所示。

图2 课程微信群二维码

图3 课程聊天室

图4 课程不同章节的讨论区

二、网络学习空间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结合

1、网络学习空间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间的联系

两者都是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搭建课程资源共享的平台,都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化与网络化手段来完成。两者之间可以实现课程资源的交互与开放,同时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能够实现精品课程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率。

2、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使用精品课程资源

可利用平台的资源共享平台,将优质课程资源全面开放;利用课后自学平台的设计,搭建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和使用;可以建设公共课程平台,实现一门课程资源在不同教师之间交互传播;可以复制课程资源,实现课程在不同学期之间的传递;在不断的建设过程中积累和完善其课程精品资源的建设。

3、网络开放课程(MOOC)与网络学习空间

网络学习空间的课后自学页面的设计,能够实现网络开放课程的部分功能;可以对课后参考阅读与课后视频观看进行链接;可以设置课后讨论区版块和测验版块;可以通过页面的组织与设计实现网络开放课程的基本功能等。

三、公共艺术课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1、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现状

社会层面上对艺术教育的漠视态度,使学生对此类课程普遍不重视,学习过程走马观花。学生普遍艺术基础知识差,对课程内容掌握肤浅,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考试过程还存在一定的形式化,考试前还需要提供复习资料给学生。传统考试浪费了极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如试卷印刷、安排考场、监考与巡考等。

2、艺术类课程考试改革方法的探索

目前常用的传统考试方法及其存在问题如下:

(1)任课教师自主安排考试方法:开卷,结课论文。存在问题为:教学规范度低,考核不规范。

(2)统一考试形式(开卷),任课教师自由命题。存在问题为:教学内容单一,难以拓展学生艺术视野。

(3)统一考试形式(开卷),集中组织建立试题库,由题库中随机抽题,统一考试时间。存在问题为:由于学生人数多、专业多,会出现学生考试时间冲突的问题(期末考试曾出4套试题,安排两个时间考试)。

对于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艺术类课程,主要目的是普及艺术基本知识,提高大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目前的传统考试方法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不能满足此类课程的教学要求,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课程考核和学生发挥。课程中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等都无法在纸质媒介上表现,所以传统的考试方法需要改革。

上学期我校下发了《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实施办法》,该《办法》中明确提出工作目标: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健全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探索实行全过程、重能力、求创新的考试方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待改进之处,我们做了如下探索:

(1)由于以往的课程考核,都以期末考试为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很容易出现前学后忘的问题。学生们普遍的学习方法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要求老师划定考试范围、考试重点,进行压宝式复习,而这也为考试作弊埋下了隐患。

在新的教学改革方法中,每个阶段课程内容结束后,我们将该部分内容进行测验,方法灵活多样,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如图5为测验与期末考试试题案例。

图5 测验与期末考试试题

(2)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唱“独角戏”,师生互动少。学生上课前不预习,课后也很少复习。特别是公共艺术类课程或公选课程的境遇更为尴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弱,没有主动学习意识。

在新的教学改革方法中,我们将课件与相关资料整合为课后自学模块,并布置一定的测验及作业,学生完成测验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课程知识的巩固。将视频、图片等资料上传,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下载,将课堂学习转化为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3、阶段性测验的心得体会

(1)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设置阶段测验(如图6)。根据不同类别学生设定不同的试题:对于专业课选择“选择+填空+简答”等,对于公共课和公选课则以“选择”为主。

图6 阶段性测验

(2)进行事半功倍的试题准备。有些老师觉得这种方法会增加教师工作量,每次录入很麻烦。实际上平时测验试题会在期末考试中使用(组成试题库),同时也可以在以后各个学期中使用,并不断的更新完善。建议公共课或同一门课几位教师共建一个库,这样可以相互使用,实现资源的共享。

(3)这种方式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试题和知识点的分析与统计,可以看到学生在哪些地方容易出错,方便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再进行巩固。

4、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心得

(1)进行课程期中或期末考试时,可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的题库随机抽题功能。试题库是由课程过程中各阶段的测验试题和增加的一部分新题目组成。

图7 试题组合

(2)题库建立有方。

选择题:可按课程知识点分组建立多个题库,避免随机的盲区。

图8 选择题

填空题:可按填空的数目来分别建库,方便分数统计。

图9填空题

主观题:建议在每次试题发布的时候给学生提要求。

图10 主观题

(3)设置考试要求:设置测验开始和结束时间,测验计时如2小时,设置提交次数或拒绝迟交。

(4)设置反馈内容:只反馈分数,反馈标准答案,反馈教师评语,设置反馈时机。

(5)成绩记录与发布。

图11  测验设置

5、试题评阅的几点心得

(1)填空题的评阅,建议人工再核实一次,比如音译词。

(2)不要分人来评阅,而是用题目,分题评阅。如果是公共课,可以几位老师共同评,大家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3)评阅后的课程总结,可以参考统计用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促进教学的改进。

6、多元化的师生沟通互动方式

(1)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平台多元化。充分利用学生最喜爱的社交网络与他们沟通交流:建立课程微信群,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的聊天室、讨论区发贴、发电子邮件等方法与教师交流。师生可以下载手机邮件客户端,以方便邮件的查阅与回复。

(2)信息传达更便捷准确。每次测验发布、通知、资源更新等信息均可以第一时间传达到学生本人。要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中邮件群发的功能,每学期第一节课都要求学生在平台中完善电子邮件信息。

7、仍存在不足之处

(1)新事物总是有接受的过程,网络学习空间使用初期还有很多操作上的不便,需要慢慢摸索。

(2)学生的使用还不熟练,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在推广实行的时候还存在一定阻力。

(3)网络和硬件的问题。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如学生答题过程中死机或断网等。

(4)对于闭卷考试的和专业类、设计类的课程应用性不强。

(5)学生过分依赖网络搜索和复制粘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