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信息化 >本期目录>正文

河南工业大学砥砺十年创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工大模式”

来源:本站 作者:谢日行 于俊伟 河南工业大学信息化管理中心 发表于:2023.03.31  522浏览

谢日行

/谢日行 河南工业大学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

于俊伟 河南工业大学信息化管理中心信息化建设科科长

要:信息技术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信息化也是教育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回顾河南工业大学十年来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总结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积极构建智慧教育的新场景和新生态,为学校双一流创建和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服务和支撑,探索和构建教育信息化的“工大模式”。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创新发展;信息化成果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22年春季开学典礼上指出,要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切实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1]。自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以来,河南工业大学紧紧围绕河南省和河南工业大学“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秉承“用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及科研创新、高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理念,一方面持续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运行维护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全力推进落实学校提出的“智慧工大”建设任务,智慧校园建设达到省内高校领先水平。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

河南工业大学自1997年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以来,校园网和教育信息化建设逐步加速,实现了从网络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跨越发展,学校信息化工作也由相对落后状态重新进入省内高校先进行列。

学校近十年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14年之前以数字化校园为代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建成覆盖全校的有线无线一体化的高性能校园网、下一代互联网IPv6、高标准规范的校园网核心机房、支撑各类信息化应用的云数据中心等现代化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学校也成为河南省教育信息化第一批试点高校和专项试点单位、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二是2014年至2018年期间的“智慧校园”建设时代,学校发布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2015-2017)》,重点进行网络运行体系、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资源平台建设,形成了有效的网络运行与数据安全体系如图1所示。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建设完成了统一身份认证、服务门户、数据挖掘、电子校务、虚拟校园等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了网站群、移动门户、教务、科研等应用系统80余个。数字资源平台建设方面建有24个图书、视频、档案等资源数据库,建有国家、省和校级精品课程电子资源400余门。期间学校获批河南省高校首批智慧校园建设试点,被评为河南省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优秀单位。三是2019年以来的“智慧工大”建设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对教育行业带来的新机遇,学校党代会也提出建设“智慧工大”的总体目标,三年来学校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师生提供智慧化、个性化的信息化资源和服务,为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2021年,学校获批“河南省智慧教学建设示范校”。

1 河南工业大学网络运行与数据安全体系

二、智慧教育环境建设

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来,学校充分利用中央和省财政专项、银行及运营商合作项目、自筹资金等渠道,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先后投入3800多万元,加强智慧教学软硬件条件建设。2014年至2018年,学校首先建成一批高端智慧教室、虚拟录播室和自助微课室,开展智慧教学模式转变和生态构建,以适应教学资源多样化、个性化建设需求。2018-2020年间,学校全面开展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建成384间数字高清标准化考场系统,扩容考位2500余个;建设生态课堂系统,实现不同楼宇、不同学院230余间教室课堂教学视频录播、在线巡查、督导听课,以及学生到课率数据的统计分析。

目前,学校建成了由40间中高端多形态智慧教室组成的智慧教学示范区[3](如图2所示),引入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实时翻译技术、微课程资源生成技术,并建设智慧教室管理系统、智慧教学管理分析平台、智慧教学资源库,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智慧教室设计有研讨型、讲授型、体验型等多种环境风格,采用交互大屏、智能黑板、自动录播、活动桌椅、智能门锁、集成管控及智能教学平台等技术,并利用走廊、大厅等室外区域设置了休闲学习空间,初步建成了设计风格新颖、现代教学氛围浓厚、设备性能先进、师生争相使用的新型智慧教学环境,为促进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学效果,构建科学完善的智慧教学体系,形成特色鲜明、创新性强、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智慧教学“工大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河南工业大学智慧教学示范区

智慧教学示范区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校推动教学改革,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教学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另一方面智慧教学示范区建设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支持和服务,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教学技术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4]。同时,通过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测和评估,也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智慧教学示范区建设的带头作用和示范效应明显,目前吸引了省内外几十大学来校参观学习。

智慧教学示范区建设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推动跨学科、跨院系的教学协作和创新,建立良好的教学生态,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服务,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近三年,学校获批省级一流课程116门,立项建设校级线上课程近80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00多门。学校建设了数字教学资源平台,在线活跃课程达967门。学校积极申报和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在线精品课程,34门课程获得河南省本科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了“粮油食品工业污染控制工程”“粮食浪费与节粮减损”等一批高水平的线上课程。2022年建设了“粮仓建筑与结构”等具有工大特色的25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所有课程资源都通过超星慕课和学校数字资源平台对公众开放。

三、智慧教育模式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已经不再是基于特定理论和经验积累,未来智慧教学模式一定是以先进的教学共享平台为依托,不断融合先进教学理念,充分应用前沿信息科技和优质共享资源为前提的[5],因此学校主动拥抱智慧教育新要求,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智慧教育注重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在线视频、互动课堂、游戏化教学、虚拟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终结评价为主向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除了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学生在多元环境下不断提高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还可以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6]。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实现智慧教学空间的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高效应用,以及教学资源的常态化累积,使课堂效率得以提升、数据赋能教学持续改进。

3.智慧教学评估与分析

智慧教育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课程设置,也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学校在课程评估中,变原有分散的单项评价为系统、整体、全面的课程评估。从教师资源制作整合能力和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等角度,针对教学资源的数量、质量,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学习成果评价,将教学评价贯穿教与学全过程。

4.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智慧教育鼓励各大高校、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发和推广智慧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校紧扣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对接战略新兴产业和战略支柱产业,2020年创建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依托“产、学、研、转、创”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共享资源、发挥特长,改革教学范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289平米的人工智能综合展厅,以人工智能发展为背景,探索“展厅式”媒体教学模式,提供多样开放的交流互动体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力,多感官主动探索AI背后的技术,助力课堂教学。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平台,支撑相关课程的教学与在线实践平台,通过资源库为学习者提供基础的实验课程资源、实验项目资源和数据集资源,方便学习者进行线上学习。

四、教育信息化展望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紧紧围绕“12357新时代筑峰工程”——锚定“一个目标”、弘扬“两种精神”、打造“三大高地”、争取“五大突破”、实现“七个一流”,找准定位,服务学校“双一流”创建,全面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智慧环境和应用系统建设,提升数据利用、教学资源、运维和安全管理水平,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智慧工大”管理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高毅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二二年春季开学典礼[N].中国教育报,2022-03-01(1).

[2]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EB/OL]. 2022-05-17.http://jyt.henan.gov.cn/2022/05-17/2450237.html.

[3]王运武,李炎鑫,李丹.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现状、内容与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9(11):26-32.

[4]朱新宇.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5]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信息化与未来教育:香山科学会议第S42次学术会议论集[C]//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9.

[6]倪彤,许文静,张伟.信息化教学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