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信息化 >本期目录>正文

两会声音:补齐资源短板 促进高质量教育公平

来源: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 作者: 发表于:2022.03.31  478浏览

在我国城乡、区域之间还有较大差距的背景下,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要弥合差距、促进高质量的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重要推手。

补齐资源短板,实现服务至上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与1.0时代相比,2.0版教育信息化最大的变化在资源方面。由国家层面统筹建设教育资源库,一方面解决了各地各自为政、浪费严重、参差不齐的问题;另一方面保证了资源的高质量。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实现信息技术和优质教育资源真正进入学校,让学生、教师都能用起来。课堂教学需要什么,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就要提供什么。脱离课堂谈服务等于无本之木,难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这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最后一米”的问题。

用好信息化,促进高质量教育公平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教育资源差距是客观事实,我们要正视这一现象,但可以用好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来填补鸿沟。一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要提供相应的师资,对这批师资的培训、选拔、使用、奖励都要有特殊的政策,尽快提高这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使其与城市教师保持大体相当的水准。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教育部的“三个课堂”建设实现了优质师资和资源的共享与帮扶,快速提升了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用好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则是提升师生整体的信息素养或数字素养与技能,保障师生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能够从数字资源中获益,而不是走向娱乐或被搁置。

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评价体系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民盟青海省委主委王绚:步入信息社会后,教育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等发生变化,亟须构建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评价体系。一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多元智能、数据化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现代课堂、学科实践、课程教学、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实时评价体系,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二是以教师为中心,从行为示范、学习引导、课堂组织等方面构建教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大数据云计算条件下教师课上、课下数据处理能力指标体系,着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