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


人物简介:杨学勇,河南省教育厅科技与信息化处处长。麦世奎,河南省教育厅科技与信息化处副处长。

 

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主题。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河南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的重要机遇。本期我们邀请了河南省教育厅科技与信息化处处长杨学勇、副处长麦世奎与我们谈一谈如何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下为讲述内容全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赋予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新的使命任务,明确了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全省教育系统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体系、支撑保障体系、教学应用体系、能力提升体系、协同治理体系,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省构筑“数字底座”、打造“数字引擎”。

一、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

1.加快数字化转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政治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明确提出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今年8月,河南省委省政府专题召开全省数字化转型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战略之举,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重塑产业竞争优势,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构建起数字化转型的四梁八柱。全省教育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化转型的系列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步伐,以教育的数字化推动和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

2.加快数字化转型,是主动融入国家数字化战略的客观要求。当前,以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元宇宙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演进、交叉融合,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组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教育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应该深入研究、精准把握在助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中的定位,识变应变、顺势而为,树立以科技创新促进数字时代教育发展的理念,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优化升级数字化学习环境,变革教学和评价模式,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构建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的数字学习体系,培养更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具备数字化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加快数字化转型,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盼,既是光荣的历史使命,也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就河南而言,“穷省办大教育”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依然不高,教育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的任务十分艰巨。以数字化为杠杆,利用科技赋能,撬动教育整体变革,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优化教育数字治理方式,既是推动基础教育提质扩优、职业教育高地建设、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催化剂,也是破解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堵点难点的消融剂,对于推动教育政策红利的高效率转化,助力全省教育更加包容公平更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准确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内涵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信息化发展新进程,是对现有教育体制模式的全面优化和升级。其本质是将数据作为驱动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通过数字化促进教育系统各要素的改革创新,构建教育新生态、学校新形态、教学新方式。

1.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义。教育数字化转型旨在通过教育全要素、全业务、全领域和全流程的数字化改造,提高教育质量与品质,培养更多适应数字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全要素指教与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包括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教师能力、学习环境等。全业务指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发展规划、课程教材、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科技支撑、教育装备、对外合作、教育督导、教育研究等。全领域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与继续教育以及社会培训等相关领域。全流程指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招生与选拔、教学与课程、培养与管理、升学与毕业、职业能力提升等。

2.明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目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教育发展战略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树立教育系统各个机构(学校)、部门和人员的数字化意识,把数据驱动的理念、方法和机制根植于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全局和规划布局,改变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流程。二是教育数字化能力的转型。构建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相适配的能力素养,全面提高各级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资源获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治理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三是教育数字化支撑体系的转型。通过大力实施教育新基建,健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提供易用、可用、好用的教学平台和工具,构建教育的数字孪生体,在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方面提供系统性、即时性解决方案,保障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化和不断改进。四是数字化治理体系和机制的转型。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和适宜的业务流程,对教育治理的体制机制、方式流程、手段工具开展系统性重塑,实现教育过程所涉及数据、技术、流程、组织和活动的统筹协调、协同管理和动态优化。五是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型。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作用,通过技术驱动、应用创新,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新场景、新模式,构建智慧教育发展新生态。

三、科学确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既需要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也需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找准“关键点”、瞄准“发力点”、盯准 “突破点”,走出一条协同、高效、绿色的转型道路。

1.优化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是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是打破信息和空间界限的基础。要加速构建面向区域的骨干型信息网络设施,开展各级各类学校校园网络全光网改造,推进5G、IPv6、新一代无线局域网等网络技术的落地应用,推动各类教学、管理类应用系统的云端迁移,实现算力上移、服务下沉,提高终端设备的泛在接入能力和智能化运维水平,减少算力方面的低效重复投资。持续实施中小学数字校园提升行动和本科高校、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行动,提升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和实习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装备配置水平,加快建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具备教学行为感知、学情统计分析和课堂交互协作的智能教学空间和虚实一体实验室,方便师生利用各类智能终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学校物理教学环境与虚拟教学环境的融合。

2.建立健全平台支撑体系。按照省级统筹、分级负责的原则,基于统一数据标准、接口规范、数据共享要求,建设面向全省的综合性、骨干型教育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和安全可信体系平台底座,建设区域层面的基础支撑与特色应用系统,保障教育机构和学校办公、管理和服务需求。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体系架构下,建设省级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各类教学、实训类支持系统,满足自适应学习、智能阅卷、资源精准化推送、课程设计与组织、语言智能学习、虚拟实验、在线协作讨论等教学需要,实现教与学数据的伴随性采集与数据分析。在省市县构建本级数据仓库和教育大脑,统筹推进教学、管理过程中数据融合融通,拆掉“数字烟囱”,打破“信息孤岛”。建立基于数据支撑的教学、管理与测评体系,面向学生、教师和学校建立数据应用和分析模式,实现校情“一屏掌控”、信息“一键智达”、监督“一览无余”。

3.加大多类态数字资源供给。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我省特色资源纳入学校常态化教学体系;支持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发基于职场环境与工作过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系统;鼓励高校共建优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创新创业类课程,支持高校依托特色优势学科,建设面向专业类的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课程群和实验中心;加大社区教育、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开发。常态化提供微课、慕课、论文库、案例库等知识类资源和智能阅卷、调查分析、协作编辑、思维导图等工具类资源;按需引入虚拟教室、虚拟科技馆、虚拟场景化语言学习系统等交互类资源和智能导师、智能学伴等智力类资源,丰富资源呈现形式,提升用户体验和使用效果。

4.拓展数字化应用新场景。围绕智能环境下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从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普及互动式、合作式、研究型、项目化教学模式,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以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为着力点,梳理面向各类用户的管理服务事项,精简归并不同层级、部门的同类事项,明确服务标准,优化办事服务流程,推动业务管理与公共服务全程网上办理,形成用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的综合体系。健全数据采集、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标准,建立个人数字学习档案,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数据全方位采集,促进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紧密结合。

5.提升数字化素养与能力。建立管理人员数字化领导力培训体系,普及教育数字化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增强数字化意识,提升数字化思维,加速教育治理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系统性变革。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引导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主动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提高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学生数字素养和技能,加强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等方面的培育,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创新师范生培养方案,完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范生信息素养培育和数字化教学能力培养,用新理念、新环境和新方式培养新一代教师。

四、全力做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施保障

1.强化部门协同。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数字化转型的部署要求,按照《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具体安排,细化阶段目标和工作任务,项目化、方案化、清单化推进转型任务落实。要树立一盘棋意识,明晰各部门权责与义务,形成实质性的协同。要充分发挥省教育信息化协会等交流平台作用,加大区域、学校之间交流互鉴、成效共享。

2.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各级政府和高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主体责任,按照数字化发展新目标、新任务建设需求,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障数字化建设资金总量和比例只增不减,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鼓励学校统筹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性收入、社会资本等,多渠道提升数字化转型资金保障能力。

3.注重考核评价。构建以转型进展、应用实效和师生发展为核心的省市两级教育数字化绩效评价体系,将教育数字化发展水平纳入对下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和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价内容,纳入对党政领导干部履职情况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