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变革与思考



吴延昌,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国多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总体要求,这对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既是一次大考、一次检验,更是一次实战练兵。面对疫情,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应用水平如何提升,面临着哪些变革与挑战,凸显出了哪些问题与不足,如何在实战中快速提升和发展,成为高校信息化从业者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形成了规划先行、标准统一、分步实施、需求导向、应用驱动的总体建设思路,强化信息化组织结构管理和服务职能,出台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打造多元智能化学习环境,上线个性化小微应用,重视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切实让信息化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推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构建管理、技术、应用“三位一体”的信息化能力提升新体系

首先是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学校层面,要有大数据中心的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当前信息化水平对于学校未来发展和转型所具有的重大价值,在领导配置、职能划分和队伍建设上给予倾斜。尤其是管理水平提升中培训工作的开展,建立在学校从领导干部到普通教职工的内部培训需要之上,要分批次、分层次开展培训。

其次是技术水平的提升。一定要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软件开发团队,满足学校需求,满足应用的个性化定制开发需要,服务于学校战略发展的需要。

最后是应用水平的提升。要提升全校教职工的信息化意识,改善学校的网络环境,提升学校的教学改革能力。信息化应用水平是最后的着力点。

上述三个水平的提升,核心是团队建设,包括技术团队、应用团队、培训团队。通过团队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信息中心的价值,才能为学校未来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这次疫情发生以后,为实现科学、迅速、精准的疫情防控信息填报统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简称现教中心)迅速组织技术团队,依托校本数据中心,基于教师、学生、组织机构的数据共享中心,第一时间开发上线了平职学院师生健康情况每日疫情填报系统,高效、快速、实时掌控教职工与学生动态信息,实现了学校疫情状态报表数据、图表的日统计,为实现疫情防控数据精准化、防控过程高效率奠定了基础。



每日疫情填报系统

二、形成支撑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学生态,服务教育教学信息化升级换代

以“1441”全流程业务导向式模型构建下一代智慧校园。“1441”架构,即“一个标准、四个统一、四个中心、一个大屏”。

一个标准:信息标准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实现采集、处理、交换、传输过程中有统一、科学、规范分类和描述,能够使信息有序流通,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学校信息系统得到协同发展,发挥信息资源综合效益。

四个统一:即统一身份权限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数据交换平台,统一信息发布平台。

四个中心:即学生服务中心,教师发展中心,课程发展中心,专业发展中心。

一个大屏:即校情分析大数据展示大屏,从专业发展、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招生、就业等多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大屏展示。

 “1441”架构核心是以服务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优化,根据学生、教师、领导的不同角色,构建一站式服务流程,采用轻应用的方式开发业务流程中常用功能模块,实现用户的数据全程记录,最大化服务用户,避免在不同的系统中进行业务办理、查询、统计给用户带来的麻烦。

在此基础上,学校现代化数字仿真矿井、在线智慧云课堂、物联网实训中心、中兴通讯ICT能源创新基地、智能水电节能监管平台等智慧化服务应用特色鲜明,覆盖教学、实训、创新创业、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构建了开放共享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疫情期间,一场在线教学的飓风行动,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迈上了新的高度。

我们编制了延期开学期间在线教学平台保障技术方案,临时新增3台服务器构建新的集群,将并发在线用户数响应能力由原来的3000提升到6000,保障延迟开学期间线上教学顺利进行。同时,与河南省教育科研网网络中心联系,将教育网出口带宽由原来的10Mbps扩容至500Mbps,确保线上教学稳定开展。移动、联通为教师家装宽带提供了免费升级服务(教师家装宽带由50M免费升级至300M)。移动公司为每位教师和学生移动用户分别提供了10G20G的寒假免费流量包。

我们编写了《平职学院2020春季延期开学在线教学攻略》,对教学安排、网上教学学生管理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和解读。通过“平职学院智慧校园”公众号进行发布宣传,阅读量达7336人次,起到了较好的服务效果。同时,编制了《智慧课堂教学平台使用手册(教师)》《智慧课堂教学平台使用手册(学生)》《企业微信“群直播”功能与远程教学》《视频会议操作使用指南》等使用手册11个,上传至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官网资料下载栏目,供师生随时下载,提高学习使用查询效率。

我们整理汇总了北师大、北大等在线教学领域知名研究专家和学者推出的系列直播课程和精品微课,充分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的信息化支撑和服务,助力教师实现线上无忧教学!

为使教师们适应工作新模式,提高在线工作质量,我们分别建立了智慧课堂技术支持群、管理协调群、培训交流群。微信“平职智慧课堂培训交流群”拥有教师414名,现教中心安排专人每天对群内老师提供在线指导、问题实时答疑。

在线教学开始后,现教中心白天收集大量的教学数据及截图,记录下相关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答疑汇编,与企业共同升级完善系统功能。同时做好了推广宣传工作,编辑刊发了“一场在线教学的飓风行动”的新闻报道,并被中国平煤神马第一资讯、河南省电教馆官方媒体、河南教育信息化等媒体引用转发,较好的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以疫情期间在线教学为契机,探索一条自我成长的教学理念创新之路

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根据上级部门及学校相关要求,经过前期准备和培训,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智慧课堂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开启智慧管理,关键数据一目了然。根据用户不同的身份,可直观展示多维度的教学大数据,学校将看到整个学校所有师生的教学大数据概况;教师将看到所教学生的教学大数据概况;学生则可以看到自己的学习大数据。在线教学第一天,数据看板显示:班级课程总数共1897门,教案共享次数200次,资源使用次数15906次,课堂报告总数249分,课后作业完成率100%,学生整体满意度96.4%

记录用户轨迹,方便改进提升。用户轨迹是指按发生时间记录用户所有的工作与任务,如教师每天的在线教学工作、学生每天的在线学习任务等。教师回顾日程轨迹可以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回顾则可以查看之前的任务完成情况与错题,复习、提高更有方向。

某学生在线学习2周后的数据统计

某教师授课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展示

数据为“尺”,让教学更精准。老师们应该都面临过这种情况:一堂精心设计的课程上下来,同学们究竟掌握了多少、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这些往往难以作出客观分析和量化测评,很大程度上都要凭借老师的经验主观评断。但利用智慧课堂信息化分析模块,教师可以从多维度全方位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数据与自己的教学数据。通过智慧课堂,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做题情况、时间分配、错题情况,上课也就更具针对性,能将珍贵的课堂时间用在解决“刀刃性”的问题上。

某教师在线教学2周后的统计数据

四、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根本,任重而道远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关键在于人,教育信息化发展要以人的教育需求为基础,围绕人这个核心来开展信息化教学和教育技术创新实践是未来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先行,培训开路。

首先是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理念培训。从网络安全到数据保护,从系统操作到经验交流,从在线办公到在线教学,从资源共享到数据统一,我们要充分利用智慧校园微信公众号、现教中心部门网站以及工作、学习等微信群,全面提升全员信息化素养。

其次,及时收集、汇总、整理、遴选优秀的网络数字资源,分享给广大师生。疫情期间,我们通过线上课程和网络培训的方式,编写了疫情防控期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方案并组织培训,主要包括:在线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制作、相关工具的掌握与应用,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以及课程思政和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等。

最后,要积极与信息化领域厂商进行技术交流,了解最新的信息化技术发展动态和趋势,提升信息化从业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

五、小结

通过信息化建设,我们最终要构建学校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包括教学管理平台、科研管理平台、办公管理平台、资源管理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宣传管理平台等,形成支撑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学生态,再造高效管理体系的管理生态,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资源生态,进而促进学校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