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据安全体系的几个关键要点

来源:本站  作者:  发表于:2020.09.17   345浏览

 一、数据安全建设要遵循三大核心理念

数据安全建设核心理念包括数据分级分类、角色授权、场景化安全三项内容。

1.数据分级分类:首先,针对数据的有效理解和分析,对不同数据进行不同类别和密级的划分;其次,根据数据的类别和密级制定不同的管理和使用原则,尽可能对数据做到有差别和针对性的防护,实现在适当安全保护下的数据自由流动。

2.角色授权:在数据分级和分类后,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些数据在被谁访问,这些人是如何使用和访问数据的,要针对不同的角色制定不同的安全政策。常见的角色包括:业务人员(需要进一步角色细分)、数据运维人员、开发测试人员、分析人员、外包人员、数据共享第三方等。

3.场景化安全:要针对不同角色在不同场景下,研究主要的数据使用需求;要在尽可能满足数据被正常使用的目标下,完成相应的安全要求和安全工具的选择。比如前面文章中提到的,对于开发测试人员,在开发场景下,主要需要满足对生产数据的高度仿真模拟,对于仿真数据的加密、访问控制、审计等安全措施并非重要。对于运维人员,在备份和调优场景下,提供行为审计、敏感数据掩码能力即可。


 二、以数据安全成熟度模型评估自身数据安全能力

数据安全成熟度模型(简称:DSMM)是另一个数据安全建设中的系统化框架,是围绕数据的生命周期、结合大数据业务的需求以及监管法规的要求,持续不断的提升组织整体的数据安全能力,以数据为核心的安全框架。模型包含以下三个维度:

1.数据生命周期安全:围绕数据生命周期,提炼出大数据环境下,以数据为中心,针对数据生命周期各阶段建立的相关数据安全过程域体系。

2.安全能力维度:明确组织机构在各数据安全领域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维度,明确为制度流程、人员能力、组织建设和技术工具四个关键能力的维度。

3.能力成熟度等级:基于统一的分级标准,细化组织机构在各数据安全过程域的5个级别的能力成熟度分级要求。

三、采用科学有效的数据分级分类方式

数据分级分类的目的是,利用分级分类方案,在安全层面上针对数据采用更为精细化管理的措施,从而使得数据在共享使用与安全控制方面实现平衡。

1.数据分级分类的原则:依据数据的来源、内容和用途对数据进行分类;按照数据的价值、内容敏感程度、影响和分发范围不同对数据进行敏感级别划分。

2.数据分级分类方式:根据梳理出的备案数据资产,进行敏感数据的自动探测,通过特征探测定位敏感数据分布在哪些数据资产中;针对敏感的数据资产进行分级分类标记,分类出敏感数据所有者(部门、系统、管理人员等);根据已分类的数据资产由业务部门进行敏感分级,将分类的数据资产划分公开、内部、敏感等不同的敏感级别。

四、用好数据安全访问控制策略

针对数据使用的不同方面,需要完成对数据使用的原则和控制策略,一般包括如下方面:

1.数据访问的账号和权限管理:(1)专人账号管理;(2)账号独立原则;(3)账号授权审批;(4)最小授权原则;(5)账号回收管理;(6)管理行为审计记录;(7)定期账号稽核。

2.数据使用过程管理:(1)业务需要访问原则;(2)批量操作审批原则;(3)高敏感数据访问审批原则;(4)批量操作和高敏感数据访问指定设备、地点原则;(5)访问过程审计记录;(6)开发测试访问模糊化原则;(7)访问行为定期稽核。

3.数据共享(提取)管理:(1)最小共享和模糊化原则;(2)共享(提取)审批原则;(3)最小使用范围原则;(4)责任传递原则;(5)定期稽核;

4.数据存储管理:(1)涉密数据存储的网络区隔;(2)敏感数据存储加密;(3)备份访问管理;(4)存储设备的移动管理;(5)存储设备的销毁管理。(来源:安华金和《数据安全治理白皮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