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信息化 >专家访谈

信息化工作要与学校建设发展同频共振,要善于借力发力

——访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响


李响,副教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大数据管理中心)主任,河南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专家库高职高专组专家,河南省教育科研计算机网专家委员会青年工作组专家。在信息化建设规划、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2019年12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黄河水院”)入选10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建设单位;2018年—2019年,在河南省教育厅全省高校信息化建设评估中,取得全省参评高校排名第九、高职高专类院校排名第一的成绩;2020年11月,入选“2020中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2020年12月,入选全国116所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为我省唯一入选院校。一次次荣誉的获得,见证了黄河水院信息化工作的快速发展与显著成效,见证了黄河水院信息化部门的工作成果。作为黄河水院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大数据管理中心)的掌门人李响主任,在经历了学生处、党政办等部门多岗历练之后,自2015年担任现职至今,从事着他满腔热爱的信息化工作,带领着信息化部门在工作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本期“人物”栏目让我们走近李响主任,走近他们的团队和黄河水院的信息化工作。

智慧校园:云上的家

《河南教育信息化》:请您简要介绍下黄河水院的信息化工作。

李响:织了一张网,但还有漏网之“域”;垒了一堵墙,但没有不透“风”的墙;修了一扇门,门里开花墙外香;砌了一个“水池”,放了60多条鱼,总有鲤鱼想跃龙门;建了一个大厅,欢迎师生朋友常来“唠嗑”。一家人辛辛苦苦修好的庭院,总想让它更精致一些,于是就在墙上挂了几张奖状,买了个大“彩电”想看啥都有,偶尔有几位大咖光临,更显蓬荜生辉。这就是我的家,黄河水院智慧校园。

正如以上所讲,黄河水院人把学校当家,把智慧校园更是当作自个儿云上的家,一砖一瓦都精心呵护。有了这个意识,学校从上到下除了建好实体校园,网上的校园也全员参与建设。从管理到服务,从教学到科研,从领导到基层,各个部门以及师生员工都有意愿、有要求、有动力把网上家园建设好。在这样的驱动力下,在国家、省、校政策的引导下,在资金支持、部门协调下,学校信息化软硬件条件不断得到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不断提高,信息化逐渐融入到师生学习、生活、管理、服务各个角落,正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态势逐渐滋润黄河水院这片沃土,以信息化为养分的新型智慧校园正在茁壮成长。

“同频共振、借力发力”

《河南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是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信息化部门早已不是曾经那个单一的技术支持部门。那么信息化部门该如何有效支撑起学校治理能力的建设呢?

李响:信息化工作要与学校建设发展同频共振,要善于借力发力,为全面高质量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做支撑。不搞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的无用功。要让信息化全面渗透到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

以黄河水院为例:2012年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启学校以教学信息化为驱动的信息化发展序幕,信息化教学需要校园无线网络支持,我们经过三年建设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2016年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全面启动,需要信息化应用全覆盖、数据全接入、工作信息化全流程的统一智慧校园信息化平台。我们顺势而为,推进学校一站式服务门户建设与共享数据中心建设。我们自主开发的“一平台四中心”(1个目标管理支撑平台,专业、课程、教师、学生4个发展中心)遵循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八字螺旋”、“目标链”、“标准链”原理,引进先进的OKR管理理念,打碎传统教学、人事、学生管理等诸多信息化平台界限,再造流程,整合数据,实现部门管理职能、服务流程、数据决策与信息化手段之间无缝衔接,解决信息化平台与实际工作不匹配的痛点问题。

从工作出发而不是从系统出发来重新构造智慧校园业务系统体系,逐渐成为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石。在智慧校园业务系统平台搭建的过程中,不是建岛后再把岛一个一个连起来,而是拼图——在规划好的蓝图上,按图索骥,逐渐完善,最终描绘出云上水院的图景。

2019年“双高计划”建设使得信息化建设视野全面提升,学校提出构建智慧树生态七大体系,呼应了今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与国家信息化建设同频共振。

 “先问再建”

《河南教育信息化》:随着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各个高校都建立起了服务于学校管理,师生学习、科研与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化系统与平台。然而,建好了用不好的问题也在困扰着不少高校。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李响:信息化建设不是先建再用,而是先问再建。要有定力不受产品左右,沉下来了解部门业务需求,帮助规划、选型、搭建、实施、培训、修改,要将IT人“挨踢”的精髓发挥到极致,做好被领导、同事、厂商、师生轮番“踢”、组合“踢”、花式“踢”的心理准备。更关键的是要做好业务需求与系统开发之间的沟通,不单是作桥梁,更重要的是要作翻译官。总结起来就是:前期深入调研,中间反复修改,实施细微磨合,培训苦口婆心,维护及时有效,宣传全面到位。

 “是一股绳,不是两条线”

《河南教育信息化》:在教学诊改方面,黄河水院已经走向了自主化、智能化、常态化的诊断与改进模式,是如何实现的?

李响:黄河水院的教学诊改工作与信息化工作相辅相成,是一股绳,不是两条线。教学诊改的理念、框架、制度需要信息化手段去实现,信息化建设通过教学诊改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经过三年的高度融合与持续推进,教学诊改成长为学校全面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框架,提升信息化水平成为双高校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

今年9月,我国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随着提质培优计划的全面展开,信息化建设也被一些学校视为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驱动力量。

指路明灯

《河南教育信息化》:今年6月,《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发布。您认为《规范》将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工作带来哪些影响?

李响:职业院校包括高职、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技术、人员、经费、认知各个层面与本科学校还有不小差距。《规范》出台从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整体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的风向标,一方面避免无序发展,一方面提高门槛,是职业院校信息化发展的底线。《规范》是职业院校信息化发展的指路明灯,影响积极,也让我们感受到压力巨大、前景光明。

构建全面的“智慧树”生态体系

《河南教育信息化》:“双高校”建设背景下,十四五期间黄河水院的信息化工作将如何开展?

李响:“双高计划”正值“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起步,2020年教育部又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和 “提质培优”计划,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在“十三五”全面推进建设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围绕新人才培养需求,深刻理解新的教学模式变革,思索引入新技术、新生态服务学校全面高质量发展,构建全面的“智慧树”生态体系,从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业务服务、数据治理、网络安全、智慧学习、素养提升七个方面构建现代学习空间,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智慧树主干源源不断输送养分。

“全力支持、通力协作”

《河南教育信息化》:黄河水院信息化工作的亮点是什么?是如何实现的?

李响:亮点在于:领导全力支持、科学合理规划、自主量身定制、全校通力协作、师生有获得感、开发有成就感、信息化有归属感。至于如何实现,我认为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学校从上到下有信息化的迫切需求,领导给信息化人充分施展的平台,同事给信息化人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国家政策强有力的引导。

“相互信任,成就彼此”

《河南教育信息化》:黄河水院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大数据管理中心)是一个年轻的团队,也是一个有活力、有激情、敢想能干的团队。这样一个优秀团队是如何打造的呢?

李响:我喜欢踢足球,从小在球队踢球的经历对我的影响很深。足球运动是一个团队项目。虽然每个球队都有球星,但是球星不只是前锋那一个位置,从前到后每一个位置都有很多球星,团队也是这样,没有哪个位置不是关键岗位。在球场上,你愿意把辛辛苦苦抢下来的球传给队友,让他进球,与他一起欢呼,就像在战场上你愿意把后背交给战友,勇敢地冲锋一样。团队也是一样,相互信任,成就彼此。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怕受苦,不怕委屈,携手并肩,砥砺前行。

在团队工作过程中,各个部门、各个科室工作应是透明的,除了精准推送任务,也要与大家分享工作任务,让每一个人都知道部门的目标、科室的目标,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别人在做什么,共享目标任务才能突破瓶颈。要为团队每一个人赋能,使其发挥专业性,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要加强沟通,打破深井,强调协同,注重培育。要有良好的团队文化、人文属性,要去技术化。

团队有里子有面子,里子也能当面子,面子也能做里子。得到领导的支持,要精心打造团队配比。明确优秀人才画像,寻找和培养优秀的信息化团队成员:有对信息化的热爱、善于沟通的技巧、诚恳待人的品质、踏实肯干的作风、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及百折不挠的毅力,要有好奇心,能坐得住、想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