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信息化 >本期目录>正文

“互联网+”视域下跨区域教学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

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作者:赵冬冬 曾杰 发表于:2021.03.31  668浏览

 “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项目”是以构建跨区域教学共同体的形式进行传统课堂信息化建设的规模化实践。2017年10月,四川省雷波县作为试点区,按照跨区域同步教学的项目设计,立足县域基础、参与域外合作,以跨区域教学共同体建设为举措,改进传统课堂的教学形态与生态,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关注和宣传。下文以雷波县为例,探究“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区域教学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规划:网校建设与教研教学相统一

教学规划是教学之前对于教学活动过程的宏观谋划与布局,雷波县将网校建设与教研教学相统一,以网校建设为载体组织教学活动开展,形成契合区域教育基础的教学发展方案。其中,中央电化教育馆协调全国名师团队帮扶到县,协助成立“虚拟网校”,以教科局分管领导为校长,电教教仪站、教研室负责人为副校长,分设教务处、学科处、技术保障处等开展教学试点。

试点校每个试点班安排1—2个“辅助教师”参与教研、配合教学,以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和上海嘉定区教育学院为资源输出前端建立“跨区域教学共同体”,带动县级名师和薄弱学校教师进行跨校教研与跨区教学,由网校统筹重点打造“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并且以“协同”与“提升”两种方式推行“资源单位名师带县级名师”“县级名师带薄弱学校教师”“资源单位名师带薄弱学校教师”等方式将县域内外优质资源输送到试点校,再造与创生优质教研与教学带动试点校课堂建设。

二、教学平台:既有资源与引入资源相统一

教学平台建设是保障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雷波县将本地学校既有资源与引入资源相统一,立足虚拟网校建设,打造适应一线学校教学需要的智能化教学平台推动传统教学改革,为融入跨区域教学共同体建设奠定基础。

其中,既有资源包括试点校的师资、校舍、课程等等,引入上级教育扶持的教学一体机、电子白板、投影仪、麦克风、摄像头等一系列具有先进技术功能的教学设施设备,发挥地方学校主动性,立足试点校教学资源基础与优势,聚焦教学平台硬件更新,关注课堂教学设备及系统按需配置。

同时,为保障课堂教学网络畅顺,试点区在高通量卫星网基础上为试点校增设互联网和4G网卡,运用混合网络实现学校(教学点)互联网信号全面覆盖,并且基于引入的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配置,开掘并利用学校(地区)既有资源,与引入的技术资源交互整合,促成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输送到县以及县域内共建共享。

三、教学培训:一般研训与线上培训相统一

教学培训是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的主要途径,雷波县推进跨区域教学共同体建设重点关注教师适应信息化教学的专业能力培训,以不定时、不定期的一般研训与线上培训相统一的方式提升教师能力与素养,满足跨区域同步教学的教师需要。

同步教学开展之前教科局组织试点校教师到北京等地进行集中学习如何参与同步教学,抑或参与地方电教馆组织的信息化教学研训,让教师了解如何操作信息化设备、如何开展同步教学,同时以线上培训的方式引导教师明晰教育前沿地区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在学什么、学生应该怎么学等,超越传统课堂的知识授受,逐渐上升到高阶的理念引领,让教师群体明晰如何参与和支持信息化课堂建设。

其中,教学培训以北京、上海等地专家贴地式培(研)训为主,聚焦试点校教师现已遇到抑或可能遇到的课堂教学问题进行讲解或研讨,以专项培(研)训扩充教师信息化课堂中教学的知识储备、实操能力和视野格局。

四、教学内容:立足教材与问题导向相统一

教学内容是教学展开的基础和依托,雷波县参与跨区域教学共同体建设重点以教学内容建设为主轴,立足教材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以教材单元为教学和教研单位,结合教学中重点和难点问题解决推动县域内教学质量提高。

北京和上海的资源单位聚焦教材分析延伸教学知识点,重点剖析并解决雷波县教学“顽疾”,依托试点校教材内容与教学具体安排,以点带面解决县域内教学与课程难题。其中,因专业师资短缺,试点校多未正常开设英语、音乐和美术等课程,在参考相应学科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同步教学的学科名师结合区域教情学情,基于教学平台连接试点校与资源单位的特性打造“专递课堂”,引入名校的英语课、音乐课和美术课,弥补试点校课程总量不足、教学质量偏低的短板。

再者,立足教学内容建设,试点校与资源单位建立线上合作,由名师引领协同创生基于学校(地区)特色的课程以充实教学内容,满足试点校教师和学生基础性与发展性求知需要。

五、教学方式: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相统一

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学途径与方案的统称,推进跨区域教学共同体建设的雷波县改变传统“一支粉笔一把戒尺”的“书院式”教学,立足全景学习平台施行1位名师带动若干县域教师的“1+N”教改模式和“同一课堂+两位教师”的“双师”教学,推进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相统一,发挥授课名师线上与本地辅助教师线下的教学优势,以“名师课堂”覆盖农村薄弱校与教学点。

其中,试点校统一课表和教学进度,授课名师将教学设计及课件上传到学科群供教研员、辅助教师和学科工作坊教师线下研讨以完善教学方案,授课名师与辅助教师协作开展线上视频直播教学或指导学生线下赏析教学视频,重点按照线上教学需要与学生线下交流开展教学必要的实践协同完成教学安排,让县域内多所学校接收资源单位教学资源。此外,借助名师微课,为线上教学改良与线下教学实践优化提供帮助。

教学评价:数据评测与同行互评相统一

教学评价是检测教学成效的基本手段,教学评价改革是跨区域教学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议题。其中,雷波县将信息技术嵌入教学评价,强调数据评测与同行互评相统一,多维度收集教师备课、讲授、反馈和学生听课、练习等数据,实时掌握课堂中教师的教及其关涉的学生的学的质量。

其中,平台自动采集“双师”教学过程数据,汇总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数量、发言次数、被提问次数、发言正确率和教师授课时间等,对课堂练习效果进行分析,以此作为评价教学的重要指标。同时,引入互动智能作业系统进行课后答疑、辅导、训练,学生在线答题形成统计数据,教学管理者依据教学过程的师生数据评价教学成效。

此外,教学结束后主讲教师将录制的课程及课件上传至教学平台,基于矢量解析技术,同行教师会对教学平台内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展示过程进行评价,授课教师浏览同行教师评价了解自身教学优缺点与改进方向的同时整合、积累、内化课堂教学经验。

总之,以雷波县为代表的跨区域教学共同体建设,引入外部专业教学力量,改革传统教学的规划、平台、培训、内容、方式和评价,再造与创生异于既往、面向未来的课堂教学体系,带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按需应用。从一定程度上讲,跨区域教学共同体建设既为信息技术重构传统教学提供一种实践方案,又为推进“三个课堂”应用提供一种引鉴范例。(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中央电化教育馆)

相关阅读